Photographer: Gabriel Jimenez

日期 : 2020/08/26 (週三)
撰稿 :
關宗翰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4:1-9
金句 : 耶穌又說:「有耳朵的,都聽吧!」可4:9
中心信息:但願我們努力照顧自己的心田,當一個認真、負責的撒種人,把足以改變我們生命的福音種子,撒在好土讓裡。

前言

耶穌的比喻故事很吸引人,他很擅長用淺顯易懂的生活情況來講解深奧的天國真理。

而且耶穌講道像是帶有權柄,能夠折服人心,比當代教導律法的聖經老師更吸引人。

如果放在現代,耶穌就好像是電視名嘴一樣,不過耶穌並不是用花言巧語、三吋不爛金舌迷惑,而是真真實實的福音,尤其耶穌很擅長用比喻的故事來教導門徒和群眾。

今天所閱讀的撒種在好土壤的比喻故事,可算是一絕,也是我們很熟悉的比喻故事。

撒在不同的土裡

耶穌常常用比喻故事教導人。

而馬可福音4:33特別解釋,只有耶穌和門徒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解釋比喻故事的意義。

因此4:1-9耶穌說完了比喻故事,4:10當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有些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就來詢問耶穌這些比喻的意思,於是4:13-20耶穌特別為這個比喻故事做了解釋。

我們來重溫耶穌的解釋。

首先,撒種的人撒的種子是「上帝的信息」,撒種的人應該指的就是耶穌自己。

有一些人像是路旁的土地,一聽到信息,撒但立刻來把撒在心裡的種子奪走。

也有一些人像是落在石頭地的種子,他們聽到信息立刻樂意接受,但是扎根不深,一遇到迫害或患難就立刻放棄。

第三種人像是撒在荊棘裡的種子,荊棘就是生活的憂慮、財富的誘惑,還有各種的慾望,窒息了種子的生機。

最後一種人是撒在好土裡的種子,聽了信息、領受了就結出果子,有的收成30倍、有的收成60倍、有的收成100倍。

耶穌解釋他的比喻故事是希望跟隨他的群眾,以及門徒,各個都像撒在好土壤裡的種子,可以發芽、成長、結果子。

我們也常常聽到這個比喻故事,講道者都會希望我們像是好土讓一樣,可以發芽結果。

不同的視角

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觀察上帝奇妙的作為。

例如今天所閱讀的可4:1-9,是耶穌的比喻故事,當時候的耶穌用加利利當地都很熟悉的生活景況述說比喻,當時的聽眾都很瞭解這些生活故事。

但是後來福音向外擴張出去,尤其福音傳道外邦地區的時候,很多外邦人不了解耶穌當代的生活背景,因此需要做解釋。

所以可4:13-20,就很有可能是後來的人經過解釋後加上去的(馬可福音的完成日期大概是主後65-70年,是耶穌已經離開門徒約40年後,而且4:10稱來詢問比喻的是十二使徒,「使徒」這個名稱也是教會形成後才有的)。

因此,我們或許也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段經文。

不過閱讀聖經不能胡亂加添、解釋,仍然要忠實於聖經的教導。雖然耶穌的解釋裡,可4:14「撒種的人撒的種子是是上帝的信息」,而按照比喻故事的脈絡我們把耶穌當作是撒種的人(耶穌的確也是撒種的人),不過耶穌的解釋裡並沒有明確的說到撒種子的人是誰?

因此我們也可能是撒種的人,所以我想從撒種人的角度來看這一段經文。耶穌時代的撒種方式,是用騾子左右載著兩袋種子,袋子下面開洞,讓種子可以自然灑落,當然有一些種子在播撒的過程中,會遺落到路旁、石頭地上,或是荊棘叢裡,所以種子不好生長。

那如果我們是撒種的人,我們會不會更小心的撒種,慢慢控制騾子前進的速度與方向?

不能太快種子就亂撒,也不能太慢,種子全部都落在同一個地方。

而在耶穌傳道的地方-加利利一帶,加利利屬於巴勒斯坦地區,這裡的雨季是在冬天,又冷又下雨不適合撒種,夏天乾旱缺水也不適合撒種,適合撒種的時機是秋天末期,撒完種子之後,會用土覆蓋住種子,讓種子保存在土讓裡,靜待春天氣溫回升,這時候土壤也保有冬雨的濕潤,因此適合種子開始發芽成長。

因此,如果我們是撒種的人,我們需要注意的小細節非常多。

包括控制牲口前進的速度與方向,而且在錯誤的季節裡撒再多的種子也沒用,而且撒完種子之後,有沒有認真覆蓋土壤保存也是一項重點。

簡單來說,我們要盡到撒種人的責任,種子才有發芽結果的機會。在路加福音裡有一個比喻故事,路13:6-9「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比喻故事裡的園主看到園中的無花果樹三年都沒結果,生氣想要把果樹砍了,否則白佔土地,但是園丁祈求園主再多給他一年的時間,他要鬆土、施肥,好讓果樹結果。

從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件事情,園丁過去三年都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所以現在才要鬆土、施肥,求園主再給他一次機會,可見園丁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沒有用心去照顧土壤、果樹。撒種的人如果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種子也很難發芽、結果。

用心去做

那撒種的人要如何對待自己的田地?

在耶穌的解釋裡,土地就在我們的心裡(可4:15,馬太福音稱為「心田」,太13:19),通常如果田地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為了讓收成更好我們應該都會很努力的照顧這片田地,也就是說,我們要如何照顧好我們自己的田?

讓我們的心田變成好的土讓,適合福音的種子生長。

有些弟兄姊妹可能有種植的經驗,有種植經驗的人大概都知道,照顧土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照顧土壤也不簡單,土壤的性質是酸或鹼性,適合農作物就不一樣,因此調整土讓的土質就成了一項專業的工作,而土讓的水分含量多寡也會影響農作物,不同的農作物需要的都不一樣。

農人需要用心的照顧自己的土壤,才會變成適合種植的土地。基督徒也要用心照顧我們的心田,也才會變成適合種子生長的土地,因此有沒有用心照顧就成了關鍵,這就是我們對於信仰的態度,我們有沒有用心、努力的照顧我們的信仰呢?

照顧自己的信仰生命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要盡的責任。

馬太福音裡有一個耶穌的比喻故事,記載在馬太福音25:14-30。

比喻故事裡有三個僕人,主人出遠門的時候,分別給了五千塊、兩千塊、以及一千塊金幣給三個僕人。

而主人出去的這一段時間,擁有五千塊金幣的僕人替主人又賺了五千、兩千塊的也賺了兩千,唯獨領一千塊金幣的僕人把金幣藏起來,當主人回來時原封不動的還給主人,在比喻中,主人狠狠地責罵他,必且把他的一千塊拿回來,給了那個已經賺了五千金幣的僕人。

這個比喻故事談的是僕人「有沒有盡到責任?」,上帝不是比較我們看誰賺的比較多,而是關注我們有沒有在這個過程當中盡自己的努力。

因此,我們有沒有盡力照顧自己的心田?有沒有盡到撒種人該盡的責任?我們有沒有用心去做,都是上帝在意的關鍵。

結語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努力的在信仰生命過程中盡力,是我們的生命能不能結果的關鍵、有些人可能長出30倍、或是60倍、或是100倍,但是倍數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努力讓種子生長?

傳道人有沒有用心預備講道?

信徒有沒有認真聽講道?

我們有沒有努力的參與教會的服事?

我們有沒有認真學習聖經?

都是讓土壤變好的方式。

但願我們可以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努力照顧自己的心田,當一個認真、負責的撒種人,把足以改變我們生命的福音種子,撒在好土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