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er: brut carniollus

日期 : 2021/10/24(日)
撰稿 : 關宗翰傳道
經文:彼得前書3:13-17
金句 :
即使為義受苦,也多麼有福啊!不要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彼前3:14

前言

在彼得信徒的處境當中,已經有些人受到不同程度上的逼迫,而這些逼迫多半是來自「未信主的人」的逼迫,而且暫時這些逼迫似乎看不到結束的盡頭,也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那身為基督徒該怎麼辦?

彼得的信徒該如何自處?

該如何面對這些與日俱增、甚至會使他們喪命的逼迫?

這就是彼得必須要處理的信仰實況。

為義而受苦

在前一段經文(10/10主日,彼前3:8-12)中,彼得勉勵信徒要「遠離惡事而行善、一心追求與迫害你們的人和平共處」,然而面對迫害信徒的人卻要與他們和平共處?

往往可能會讓事情更加嚴重,逼迫會越來越嚴重,因此3:12彼得就勸勉他的信徒:上帝必定看顧義人、必定會垂聽義人的禱告,也會替受苦的義人伸冤。

然而彼得的話也透露出,當時候可能已經有信徒因為行善卻仍然遭受迫害的事情發生了。

今天我們所閱讀的這一段經文,3:13彼得用一種反問的方式問他的信徒:「如果你們熱心行善,誰會危害你們呢?

彼得的意思要信徒相信「如果你們行善,就沒有人能夠害你」,但是事實上彼得的信徒已經有人因為行善卻仍然受迫害的例子,那彼得的意思到底是甚麼呢?

彼得的意思其實是要勉勵信徒,如同3:12所說的上帝必定看顧義人、必定會垂聽他們的禱告,既然上帝必定會看顧義人(彼得相信這是主耶穌基督的應許和保證),那信徒就不該再擔心或害怕,而且3:12也說上帝必定會替義人伸冤、向迫害的人變臉(施行審判和懲罰的意思),所以信徒不要擔心因為行善卻仍然會受迫害,因為上帝、主耶穌基督必定會保守、看顧為義受苦的信徒。這是彼得對信徒的保證,而彼得的保證是來自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導。

3:14彼得說:「即使為義受苦,也多麼有福啊!不要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

為義受苦是有福的,是彼得的老師主耶穌基督的教導。

在馬太福音的山上寶訓中,耶穌就如此教導他的門徒:「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10)。

路加福音的記載裡是這樣說的:「為了人子耶穌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路6:22)。

路加福音的記載所描繪的圖像,正好是彼得信徒真實經歷的寫照:為了持守信仰而受人憎恨、棄絕、污辱、被人當作是邪惡,甚至是因為行善卻仍然受逼迫,但是如果因此仍然願意繼續堅守信仰的信徒,是有福的、是屬於天國的子民,這也呼應了彼得的勉勵與安慰:上帝必定會為受苦的義人伸冤、懲罰迫害義人的人。

而如此相信的信徒,在面對逼迫的時候也不會害怕。

彼得說:「不要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不怕威脅、不驚慌,是因為彼得相信信徒有來自上帝、主耶穌基督的應許和保證,誠如主耶穌基督的教導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給你們的,跟世人所給的不同。你們心裏不要愁煩,也不要害怕。」(約14:27),這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應許,耶穌基督賜給信徒的平安,可以幫助信徒面對信仰的逼迫與苦難。

內外一致

而15節彼得說到:要在心裡常存敬畏主耶穌基督的心,合和本的翻譯是:「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

這是來自主耶穌基督「主禱文」的教導:「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而彼得將尊上帝為聖的對象轉而尊耶穌基督為聖,意即在苦難逼迫中仍然要尊主耶穌基督為聖、並且順服主耶穌基督的教導。

而另外一層的意思是說:當信徒的心裡尊主耶穌基督為聖,就不會再擔憂、害怕迫害,因為擔憂害怕的心已經被敬畏耶穌基督的心、被尊主為聖的心取代了。

接著彼得繼續說:「有人要求你們解釋心裏的盼望,要隨時準備答辯」,這可能是指那些迫害信徒的人,可能隨時會以污辱、輕蔑的言語挑釁信徒,甚至是質疑信徒的信仰,因此彼得要信徒隨時預備好可以答辯。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時彼得的信徒被不信主的人控告、拉上法庭,特別是在彼得的時代,基督教信仰不是合法的宗教(甚至被汙衊為吃人肉、喝人血的邪教),因此有許多信徒被控告、拉到法庭,那面對法官的審問,信徒也要隨時準備好為信仰辯護。

隨時做好準備也如同耶穌基督的教導,在馬太福音25章中「十個少女的比喻」,耶穌要門徒隨時多做準備,以預備天國隨時會到來,彼得也要信徒隨時準備好,來面對逼迫、甚至是法庭上不實的指控。

而面對這些不實指控,或是汙衊挑釁的言語質問,3:16彼得勉勵信徒要「以謙恭溫和的態度回答。要有清白的良心,讓那些侮辱你們、對你們作為基督徒所表現的好品行妄加毀謗的人,自己覺得慚愧。

以謙恭、溫和的態度回答,合和本的翻譯是「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這裡的溫柔是指一種因為信靠神、愛人而產生的品格;敬畏當然是指15節所提到的常存「敬畏主耶穌基督的心」,信徒面對逼迫、不實的指控,也仍然要以溫柔、敬畏主的心,謙卑柔和的回應,這也呼應彼得在3:9裡的教導:「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

彼得又接續說到要有「清白的良心」,讓那些迫害的人、做出不實指控的人,因為信徒的溫柔、謙讓、敬畏主等等美德所呈現的好品行、好行為而讓那些人感到羞愧。

溫柔、謙讓、敬畏主這些信仰特質,還有彼得所說的「清白的心」,是指信徒的「內在美」,信徒的內心與要與外顯的「好行為」一致,做到「內外一致」就是彼得要勸勉信徒努力的目標。

當信徒的生命呈現這種表裡一致的生命,必定能使迫害的人羞愧。

這一節經文中的「羞愧」,在以色列信仰傳統的意思是指敵人在上帝面前被打敗了,延伸之意就是在將來末後的審判中,這些迫害義人的人上帝必定會使他們羞愧的意思,雖然現在正在受苦,但是將來上帝必定會使他們羞愧,這也就是彼得對信徒的安慰與鼓勵。

出於上帝旨意而受苦

而使敵人慚愧的例子,我們也可以參看路加福音13:10-17的記載,耶穌當時在安息日醫治了一位深受病痛折磨18年的婦女,但是耶穌的行為卻引起會堂主管的憤怒,質問耶穌為甚麼要違反安息日的規定?

但是耶穌的回答卻使他們「覺得羞愧」(路13:17)。

這就是不信靠主的人,上帝必使他們羞愧的意思,反之願意信靠主的人,在上帝的面前絕對不會羞愧。

3:17,我們今天所閱讀的最後一節經文彼得說:「如果行善而受苦是出於上帝的旨意,這總比作惡而受苦強多了。

彼得已經告訴信徒們,你們仍然有可能因為行善而繼續受苦,實際上的確有信徒因行善而受苦,也導致信徒不敢再繼續行善,然而彼得仍然勉勵他們:因行善而受苦遠比因作惡受苦而要好得多了。

因惡而受苦,可能是指那些沒有辦法忍耐逼迫而起身反抗的信徒,如同前面提到的3:9的經文,這些信徒可能以為自己是在「捍衛」信仰,因此以惡至惡、以辱罵還辱罵來對付那些迫害信徒的人,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卻是使自己更苦。

然而彼得也認為因為行善而受苦,也有可能是來自順服上帝的旨意的結果,有可能信徒的受苦是出於上帝的旨意,如同主耶穌基督的受苦是出於上帝的旨意,為要施行上帝的拯救計畫,而彼得相信信徒受苦,也有可能是上帝為了要磨練信徒的心志,可能是出於上帝的旨意。

就好比彼得在1:7裡說的:「你們的信心比金子貴重多了,更必須受考驗,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到稱讚、光榮,和尊貴。

彼得相信信徒的信心需要經過考驗,才能被主耶穌基督所稱讚、與主同得光榮和尊貴,這就是出於上帝的旨意-因行善而受苦的意思。

但是我們也不要誤會彼得的意思,認為信徒遭遇的所有的苦都是上帝的考驗。

總括來說,彼得要信徒繼續堅持下去,不要因為還沒有看到上帝伸冤、不要因為還沒看到上帝懲罰惡人就灰心喪志,尤其是因為行善,卻仍然受逼迫、受苦,彼得要信徒繼續堅持下去,因為基督徒有主耶穌基督所應許和保證的盼望。

信息思考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我們當如何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

彼得教導信徒,為義受苦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要擔心、也不要害怕,因為基督徒有主耶穌基督的應許和盼望,也如同主耶穌基督告訴門徒,他所賜的平安可以幫助信徒面對逼迫和苦難。

因此我們也應當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當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我們沒有遭遇信仰上的逼迫),例如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工作家庭不順利、不如意,或者是疾病纏身的時候、或者是受到不實指控、不公義的對待,我們是用甚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些苦難?

是堅持忍耐,相信上帝、主耶穌基督一定會保守我們,或者是怨天尤人、抱怨上帝對待我們不公平?

我並不是說我們完全不能抱怨上帝,而是當我們抱怨之後,我們是否願意信靠主耶穌基督、相信主耶穌基督會帶領我們,因而繼續堅持走這一條信仰道路呢?

另外彼得教導門徒要呈現的是一種內外、表裡一致的信仰態度,來自內心的溫柔、謙讓、清白的良心等等信仰特質,展現在外面的時候,面對不信主的人的時候,以這些信仰特質呈現的好行為來感動那些不信主的人,因此我們也當思考,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呈現這種內外表裡一致、溫柔、謙讓、有清白良心的信仰生命呢?

最後,彼得也安慰信徒,如果因行善而受苦,或許有可能是出於上帝的旨意,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面對上帝的旨意應當順服,但是也並不是說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各種苦難,通通都是出於上帝的考驗,然而我想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苦難之時,或許就在我們堅持忍耐當中發現主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在的恩典。

結語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但願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幫助我們思考自己的信仰生命。

我們願意繼續持守信仰、努力行善,好活出符合耶穌基督教導的生命,我們的內心與外在的行為都能一致,活出榮耀主名的見證。

我們也願意信靠主耶穌基督、相信主耶穌基督必定保守我們、也堅信主耶穌基督必定會與我們同在,也必定為不公義的事情伸冤。

禱告:

主啊!

願聖靈幫助我們,願今日我們所領受的信息和經文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安慰與指引。

我們願意努力行善、持守我們的信仰,活出符合耶穌基督教導的生命。

祈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的內心與外在的行為能夠一致,活出有愛的信仰生命,來見證、榮耀主的名。

我們也相信主耶穌基督必定會保守我們、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