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1/10/010(日)
撰稿 : 關宗翰傳道
經文:彼得前書3:8-12
金句 : 總括來說:你們都要同心,互相同情,親愛如手足,以仁慈謙讓相待。彼前3:8
前言
今天的題目是「最後的教導」,因為3:8彼得的信裡寫道:「總括來說...」,阿美語聖經的翻譯就是「最後我要說...」。
當然,這並不是整封信的結尾,而是彼得為前一段教導做了一個整理摘要。
也就是前一段關於基督徒要順服君王與國家制度、奴隸要順服主人、妻子要順服丈夫、丈夫要體貼妻子的教導,彼得為了這一段教導做了整理摘要。
彼得最後的話
而這一段經文3:8-12除了是前一段經文的整理摘要之外,彼得也想要藉由這一段教導的結尾轉而進入下一段的教導(3:13-4:6,關於基督徒受苦的教導),因此今天我們所閱讀的這一段經文,它具有起承轉合的功用。
然而這一段經文中彼得教導的重點整理,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首先我們來看8-9節。
3:8-9彼得說:「總括來說:你們都要同心,互相同情,親愛如手足,以仁慈謙讓相待。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相反地,要以祝福回報,因為上帝呼召你們的目的是要賜福給你們。」
這兩節經文不知各位弟兄姊妹聽起來有沒有覺得很耳熟呢?
這兩節經文其實也是保羅的教導,我們可以參考羅馬書12:9-18來比較這兩段經文的相似性。
例如彼得說「你們都要同心」,而保羅也說「無論對甚麼人,要同心彼此關懷(羅12:16)」。
彼得說「你們要互相同情」(合和本翻譯是「互相體恤」),而保羅說:「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12:15)」。
彼得又說「你們要親愛如手足,以仁慈謙讓相待。」
而保羅說:「愛人要真誠。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要竭誠互相敬重。(羅12:9-10)」。
還有羅12:16「不要心驕氣傲,倒要俯就卑微」保羅所說的卑微,與彼得所說的謙讓,就是同一個希臘語詞。
最後彼得的這一句話我們應該很孰悉了,他說:「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相反地,要以祝福回報」,而保羅在羅12:17也說:「不要以惡報惡」,以及羅12:14「要祝福迫害你的人;是的,要祝福,不要詛咒。」
從這兩段經文的比較來看,彼得與保羅的教導非常的相似,可能彼得與保羅從同一個教會的信仰傳統學習到的。
當然彼得身為耶穌的「大弟子」,他的教導是來自於主耶穌基督的傳統(當然如果彼得前書的作者真的是使徒彼得本人的話,但也有可能作者是彼得的學生),而保羅所學習到的信仰傳統,其實也是來自使徒的教導、以及主耶穌基督親自的光照。
那這兩段經文,彼得與保羅的教導是來自哪裡呢?
我們可以參考馬太福音5章耶穌的登山寶訓,太5:44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
我們也可以參考路加福音中耶穌的平原寶訓,路6:27-28耶穌說:「你們這些聽我話的,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恨惡你們的;為詛咒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
這就是彼得與保羅的教導。
參考約翰福音中耶穌「彼此相愛」的教導(約13:34-35)就可以知道彼得和保羅的教導,同樣都是來自主耶穌基督的教導傳統。
基督徒的行為
而分析彼得在3:8-9的教導,我們可以將這兩節經文分為對內與對外不同的兩種人,面對他們基督徒應當有的行為與態度。
3:8彼得所提到的對象應當是主內的弟兄姊妹,而3:9則是對不信主的人。
同樣身為基督徒、主內的弟兄姊妹,彼得教導說要「你們都要同心」,這裡的同心並不是指「意見上的相同」,而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相同,好比保羅在腓立比書2:2裡的教導一樣:「要有共同的目標、相同的愛心、情感和想法」。
彼得與保羅所說的同心,是指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認定」我們是基督徒、是主內的弟兄姊妹,因此縱使有不一樣的想法或意見,我們都願意為了主耶穌基督的緣故彼此謙讓、互相尊重。
以耶穌基督的福音為共同的心志與目標,在各不同的想法中互相尊敬、互相接納,而不是強迫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而且彼得認為既然妳們都已經是基督徒了,每個人都不再是為自己而活了,因此應當「同心」一起為了榮耀主、為了見證主而活。
而在這種為了榮耀主而活的相同心志和目標之下,彼得勸勉基督徒應該要「彼此體恤、互相關心」,這就是保羅所說的「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的意思,因此基督徒樂意安慰人、與人分享主恩典的喜悅。
也是在為了見證主而活的心志和目標之下,基督徒們要彼此相愛,好像愛自己的親兄弟姊妹一樣。
不用說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活出愛的信仰生命」。
彼得在這一節經文中所使用的語氣都是命令式的語氣,也就是強調這些勸勉是彼得的信徒「一定要去做的、不得不去做的」,也可以說這些勸勉就是基督徒應當盡的責任與義務。
最後彼得勸勉基督徒要「以仁慈謙讓相待」,仁慈就是發自內心去憐憫人的意思。
這會讓我們想到福音書中的記載:耶穌看見有需要的人就動了慈心。
例如太20章耶穌醫治盲人的故事,耶穌聽到了盲人的哭喊就動了慈心而憐憫他們、醫治了他們。
而彼得教導他的信徒也要如此對弟兄姊妹「發自內心的仁慈」。
另外這一節經文也強調基督徒要「以謙讓相對」,謙讓也就是謙卑的意思,保羅認為是將自己看為卑微的意思,看別人比自己高明的謙卑。
一個謙卑的基督徒,也一定會發自內心以仁慈待人。
第9節,彼得的教導是基督徒面對不信主的人的時候應當有的態度與行為。
在彼得寫這一封信的時候,基督徒正面臨著極大的信仰迫害,那基督徒應當如何面對迫害你的人?
彼得說:「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相反地,要以祝福回報,因為上帝呼召你們的目的是要賜福給你們」。
彼得勉勵他的信徒,面對信仰逼迫的時候不要以暴制暴,反而是要以祝福回報,誠如主耶穌基督教導的「為詛咒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
彼得相信當信徒願意堅持信仰、以祝福回報逼迫你們的人的時候,上帝必定會以祝福回報你,這句話帶給正在受壓迫的信徒極大的盼望,而這其實也是來自主耶穌基督的教導,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都有類似的記載,耶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5: 10、路6:22)
來自詩篇的傳統
接著3:10-12彼得引用了詩篇34篇的教導。
彼得曾經在2:3也引用過詩篇34篇的經文,2:3彼得說:「正像聖經所說:『你們嘗過了主的恩慈。』」
是來自詩34: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這是詩人大衛感謝上帝拯救他後所作的詩歌,大衛要人嚐嚐主恩典的滋味就知道上帝的美善。
彼得知道他的信徒已經嘗到了主恩典的滋味,已經藉著主耶穌基督而得拯救了。
因此可見彼得的信徒應該是對詩篇34篇的信仰傳統非常熟悉,所以彼得多次引用詩篇34作為教導的例證。
3:10彼得引用詩34:13,彼得說:「正像聖經所說的:誰要享受人生的樂趣,希望過好日子,就得禁止舌頭說壞話,禁止嘴唇撒謊。」
這是彼得回應自己所說的話,當基督徒因為受到逼迫而願意受苦的時候,上帝要祝福他們。
但是如果基督徒用以惡制惡的方式、用以辱罵還辱罵的方式去回應壓迫的人,彼得認為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因此基督徒不可以用言語暴力、用謊言等方式去面對不信主的人,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就不符合上帝呼召我們成為基督徒的目的-成為聖潔、活出聖潔的生命。
所以3:11彼得繼續勉勵基督徒要「避惡行善,一心追求和平。」
彼得的信徒雖然面臨大逼迫,但是仍然要努力避免以暴行還諸報行,反而是要一心追求和平(合和本的翻譯是「和睦」,是指與迫害基督徒的人和睦相處的意思),這就是彼得在前面幾段經文中的教導:基督徒要有「好的行為」,除了要主動遠離惡事、更要積極地展現出有見證的好行為來使壓迫的人感到羞愧。
但是這樣的教導不容易,人的本性對於加害者都本能想要抵抗、反抗。
但是彼得認為基督徒不一樣,基督徒是蒙上帝呼召「要過有見證的、要活出聖潔生命」的上帝的兒女,因此基督徒應當以好行為感化敵視我們的人,例如彼得前一段經文教導信主的妻子要用自己的好行為來感化那沒有信主的丈夫。
然而雖然不容易,但是基督徒仍要努力朝著這樣的目標勇往向前。
但是彼得也安慰受迫害的弟兄姊妹:上帝一定知道你們所受的苦、上帝一定會替你們深淵的。
因此3:12彼得說:「因為主看顧義人,垂聽他們的禱告;但他要向作惡的人變臉。」
這一節經文是來自詩篇34:15-17,詩人大衛相信上帝必定會拯救他脫離惡人之手。
彼得也相信基督徒現在受苦只是暫時的,上帝必定會為受苦的基督徒伸冤。
這也就預告接著彼得將要把教導轉向受苦與伸冤的主題,透過詩篇的信仰傳統再次勉勵與安慰正在受苦的弟兄姊妹。
信息思考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我們應當可以思考彼得所教導的關於基督徒的信仰行為。8-9節是彼得為前面的教導所做的總結,好像重點整理的摘要一樣。
然而這兩節經文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行為是否符合聖經的教導呢?
「對內」,同樣身為基督徒、主內弟兄姊妹的我們,應當要有共同的心志:也就是為了榮耀主、為了見證主而同心,雖然弟兄姊妹之間一定會有一件不和、不一致的時候,這時我們不能執意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是彼此謙讓、互相體諒,一起找出足以榮耀主的解決方式,而這種態度也適用於夫妻之間、教會同工之間、在公司裡等關係。
對於不信主的人(彼得特別提到的是壓迫基督徒的人),我們也仍要保持同樣的態度,千萬不要忘記,要用我們的好行為來感化那些還沒有信主的人,這就是為主做見證的生命、也是傳福音的唯一辦法。
結語
但是各位弟兄姊妹,行走這一條信仰的道路並不容易,特別是面對傷害我們的人,我想沒有人可以用平常心或是以憐憫、仁慈對待,這不容易、甚至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這就是基督徒蒙主呼召的特別之處,祈求聖靈引領、幫助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並操練我們的信仰。
也願聖靈能夠鑒察我們的內心,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活出符合耶穌教導的信仰生命。
禱告:
主啊!
願聖靈幫助我們,願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再次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
我們願意為了榮耀主、見證主名而同心,當遇到意見不合的時候,我們願意彼此謙讓、互相體諒。我們也願意以憐憫、仁慈待人,用我們的好行為來感動沒有信主的人,因為這就是為主做見證。
然而我們也總是軟弱,祈求聖靈堅定我們的信心,並且幫助我們活出符合耶穌基督教導的生命。
謝謝您!
奉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