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er: Jehyun Sung

經文:路加福音15:1-32
撰稿:關宗翰傳道
題目:浪子回頭?
金句: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路15:32

前言

耶穌的比喻故事振奮人心,吸引許多貧窮、心靈失喪的人來聽,但是耶穌的比喻故事也常惹怒以色列宗教領袖,因為耶穌的比喻故事常常是針對他們所說。

今天所閱讀的經文一開始記載「好些稅棍和壞人都來聽耶穌講道。

但是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們埋怨說:「這個人竟接納壞人,並且跟他們一起吃飯!」(15:1-2)

三個比喻故事?

耶穌聽到宗教領袖們的話,就轉頭對他們說了一個比喻故事。

經文記載了迷羊的比喻、失錢的比喻、以及仁慈的父親的比喻故事。

通常我們會以為是三個不一樣的故事,但是這三個比喻故事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就是「仁慈的上主願意接納悔改的罪人」。

第一個比喻故事中,牧羊人賣力地尋找那一隻走失的羊,一旦找到了就高興地邀請左鄰右舍來慶祝,耶穌告訴他們:「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喜樂要比已經有了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所有的喜樂還大呢!」(15:7)。

第二個失錢的比喻中,找回遺失錢幣的婦女,也高興歡喜邀請鄰居來慶祝,耶穌又說了:「同樣,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天使也要為了一個罪人的悔改而高興。」(15:10)。

這兩個比喻故事或許有些誇大的成分,因為牧羊人可能要冒著其他羊群被偷、被狼群攻擊的風險去找那一隻迷失的羊,失錢的婦女為了一塊錢大肆慶祝,在人看來是不合邏輯的,因為要冒著失去更多的風險。

但是耶穌比喻故事的重點是強調上帝的仁慈:上帝願意接納所有願意悔改的人。

並不是從人的眼光來看事情。

而第三個比喻故事裡,耶穌更清楚的描繪了上帝的仁慈。

故事中的父親沒有因為小兒子的荒唐、悖逆而放棄他。

因為按照猶太文化,父親在世時是不可以分家產的,因此父親有權利將執意分家產的小兒子趕出去,但是仁慈的父親卻沒有這樣做,而且當小兒子揮霍完分配的家產,父親仍然願意接納他,因為他知道悔改,願意回到父親那裡。

拒絕耶穌的宗教領袖

但是父親的大兒子卻非常不高興。

因為按照人的想法,大兒子可能害怕弟弟回來,又會再次要求分得家產。

因此大兒子抱怨父親,將心中積怨已久的怒氣都發洩出來。

他抱怨自己任勞任怨為父親工作,卻連一頭小羊都沒有給過他。

父親因而對大兒子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15:31-32)。

耶穌的比喻故事很明顯的是針對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

他們就是故事中向父親抱怨的大兒子。

耶穌很明確地告訴他們「上帝是仁慈的上帝」,他願意接納每一個悔改歸向他的人,如同耶穌願意接納壞人和稅棍一樣。

不過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卻不這樣認為,首先他們並不相信耶穌,因此當耶穌將自己比喻為帝的時候,宗教領袖一定會非常生氣。

然而在耶穌的眼中,這些不願意接納罪人與稅棍的宗教領袖,其實就是「不懂上帝心意」的子民。

上帝願意接納悔改的人,但是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卻自以為自己最懂得上帝,他們想要替上帝把關,任何要接近上帝的人都要先經過他們的審查才可以。

就如同保羅時常批評那些堅持信耶穌也要行割禮的基督徒,他們對「行割禮的外在儀式」更勝過對耶穌基督的信靠,他們堅持任何要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也都必須要行割禮,否則不能信耶穌。

經文中的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也是,在他們的心中任何人要相信上帝,都必須要「先悔改」才能接近上帝,他們是替上帝做決定誰可以被接納,所以他們批評耶穌基督接納稅棍和罪人。

然而耶穌所強調的卻是:主動願意接近上帝的人,一定是心裡願意悔改、願意尋求上帝才會主動接近上帝,因此耶穌並不是強調罪人要「先悔改」才能接近上帝,而是上帝願意接納主動悔改並且尋求他的人。

信息思考-誰是浪子?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我們也應當思考自己的信仰生命,我們有沒有像是經文中的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一樣,也想要替上帝做任何決定嗎?

我們是否曾經排斥、排擠某個群體的人接近耶穌基督呢?

或是要求別人要達到某一個條件才能相信耶穌呢?

而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我們知道,這些拒絕耶穌的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其實就是抱怨父親的大兒子。

在上帝的眼中,這些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浪子,因為他們不明白上帝的心意、又拒絕上帝差派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

因此我們也當思考:如果我們不明白耶穌基督的心意,也不願意遵行耶穌基督的教導,活出符合耶穌教導的生命,我們在上帝的眼中也等同於「浪子」一樣。

而且如同經文中的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其實他們是自以為自己是在「持守信仰」,他們以為自己這樣做可以得到上帝的歡喜,卻不知自己的行為卻是違背上帝心意的,因此我們也當思考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真的合乎上帝的心意呢?

過去我們一直在強調,信仰的最高原則就是耶穌基督教導的「愛上帝,也愛人如己」的命令,這是我們堅守信仰的原則,只要符合這項原則的任何行為都是符合上帝心意的(包括我們與不信主的人來往也要秉持這個信仰原則)。

主耶穌基督也教導我們:這兩個誡命是一樣大的,不能強調愛上帝卻忽略了要愛人如己(如同宗教領袖們的行為,但是通常他們愛的是自己的利益),我們也不能只愛人卻不愛上帝(太22:34-40)。

結語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但願我們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再次思考自己的信仰生命。

願我們都能成為主所喜悅的門徒,透過不斷省思自己的信仰生命,並祈求聖靈的幫助和帶領,努力的操練我們的信仰生命,我們必定能得到主所應許的新生命,在主再來的日子裡,與主耶穌基督同在樂園裡。

禱告:

主啊!

祈求聖靈幫助我們,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明白耶穌基督的心意,也不願意遵行耶穌基督的教導,活出符合耶穌教導的生命,我們在上帝的眼中也等同於「浪子」一樣。

因此,祈求聖靈幫助我們,我們願意努力活出符合耶穌基督教導的信仰生命,活出愛上帝也愛人如己的教導。

感謝主!

奉耶穌基督寶貴聖名祈求,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