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1/03/31(三)
撰稿 : 關宗翰
經文:馬太福音26:26-35
金句 : 這是我的血,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了使眾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太26:28。彼得回答:「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 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太26:35
中心信息: 施憐憫與恩慈的主上帝,必定會接納願意悔改、歸向祂的人。
前言
今天所閱讀的這一段經文,是耶穌在受難之前的最後一個晚餐,當天是逾越節。
逾越節是紀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奴役的節日。
在這段經文裡,耶穌與門徒的最後的晚餐,象徵著上帝再次施行拯救,只是對象不再是只有以色列人,而是擴及萬民的拯救恩典。
這最後的一餐,也是我們現今仍然持守的「聖餐」,每逢我們遵守聖餐,就是再次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復活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挾制。
與主立新的約
在逾越節的當晚,耶穌拿起餅獻上感謝的禱告,然後擘開分給門徒,說:「你們拿來吃;這是我的身體。」
接著又拿起酒杯祝謝,遞給門徒說:「你們都喝吧;這是我的血,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了使眾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
這是上帝與人所立的「新的約」,而這「新的約」是用耶穌的身體與血所立的。
逾越節的餅,又稱為「困苦餅」,原本是象徵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到奴役之苦,然而在新的約中,餅代表著耶穌基督的身體,為了我們的罪而承擔的痛苦,耶穌受鞭傷的身體,如今成為新的拯救盼望。
飯後耶穌基督拿起的酒杯,是逾越節裡被宰的羔羊所流的血。
在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那一夜,每家都宰殺了一隻羔羊,將羊的血塗在門楣上,躲過了天使的追擊(出12:23)。
如今葡萄酒象徵耶穌受鞭打、被釘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血,洗淨我們的罪,也拯救了我們。
耶穌說:「這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了使眾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
新的約是用耶穌的身體與血所立,每一位願意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藉著耶穌的寶血與身體重新與上帝立下新的約定,也得到拯救。
保羅在羅馬書中告訴我們:「由於他的死,我們現在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他的死更要救我們脫離上帝的義憤。(羅5:9)」
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才得以蒙上帝的拯救。
另外「新的約」也代表我們是屬於耶穌基督的「新的子民」,只要是願意相信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的人,都是屬於這個新的團體,是新的上帝國的子民。
人卻離棄上帝
但是我們今天所閱讀的第二段經文,卻告訴我們,雖然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重新與人訂立新的約,但是很快的,人卻忘記、離棄與上帝所訂立的約定。
26:31耶穌說:「今天晚上,你們都要為我的緣故離棄我;因為聖經說:『上帝要擊殺牧人,羊群就分散了。』」
耶穌所引用的這一段經文,出自撒加利亞書13:7。
不過撒加利亞先知的預言,是上帝要懲罰離棄他的子民的預言,尤其是沒有盡責照顧羊群的牧羊人,上帝要擊打離棄他的牧羊人,讓羊群分散。
耶穌卻是為了羊群受苦的好牧羊,被人釘上了十字架,而門徒卻要離棄耶穌。
聽到耶穌的預言,第一個說話的是彼得。
太26:33彼得對耶穌說:「即使其他的人都離棄你,我絕不離棄你!」
剛剛與主耶穌基督訂立了新的約定,彼得心裡一定想:「我怎麼可能離棄你!」
然而後面的故事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26:34耶穌預言彼得會三次不認主:「彼得啊!我告訴你,今天晚上,雞叫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
果真,當耶穌被抓捕,送到議會去受審判的時候,旁邊的群眾認出彼得是耶穌的門徒,心裡害怕的彼得,接連三次否認認識耶穌(記載在太26:70-74),我們可以參看74節,第三次彼得不認耶穌時,甚至還發誓言:彼得再一次賭咒說:「我不認識那個人。如果我說的不是實話,上帝會懲罰我!」
就在這時候,雞叫了。
信息思考
各位弟兄姊妹,再過兩天就是耶穌基督受難日。
那透過今天所閱讀的耶穌受難前的經文和信息,我們可以如何思考自己的信仰生命呢?
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耶穌基督受鞭打的身體,象徵逾越節的「困苦餅」,以及耶穌基督所流的血,象徵我們與上帝立下新的約定。
但是當緊急的危難來臨時,或是世俗的誘惑吸引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如同彼得「離棄」了主耶穌基督,不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呢?
在舊約聖經裡多次記載上帝的子民「離棄」了上帝,最後導致受到上帝的懲罰。
例如列王記下17章記載北國以色列的滅亡原因,17:7記載「撒馬利亞陷落是因為以色列人得罪上主─他們的上帝。上主曾救他們脫離埃及王,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卻去拜別的神明」。
南國猶大的歷任國王,也多次離棄上主。
例如3/12祈禱會我們分享「希西家潔淨聖殿」,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王,其晚年時的聖殿早已關門,不再敬拜上帝,而聖殿中遍滿異族的偶像神明與祭壇,這些都是離棄上帝的例子。
彼得起初也是離棄了主耶穌基督,誠如耶穌基督的預言一樣。
但是當彼得第三次拒絕承認耶穌的時候,「雞叫了」。
太26:75記載,當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
他就出去痛哭。痛哭的彼得,代表願意悔改,重新歸向主耶穌基督。
這就是舊約的神學基礎,當人願意悔改歸向上帝的時候,上帝必定會願意接納悔改的人。
例如希西家潔淨聖殿之後,預備重新帶領猶大人過逾越節,當時希西家寫信邀請北國剩餘的人民,信上說:「如果你們轉向上主,那些擄走你們親屬的人就會憐憫他們,讓他們回來。上主—你們的上帝是仁慈、滿有憐憫的。你們轉向他,他就接納你們(代下30:9)。」
只要願意悔改轉向上帝,上帝必定會接納。因此當彼得留下悔改的眼淚之後,他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並且願意悔改回到主的面前,成為努力為主工作的僕人。
結語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在耶穌受難日的前夕,我們再次透過主耶穌基督在逾越節的最後的晚餐的經文,來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
我們是耶穌基督用身體與寶血所買贖回來的,藉此重新與上帝立下新的約定。
然而或許有時候會因為我們自己的軟弱,或是俗世的誘惑吸引我們,就離開了上帝,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施憐憫與恩慈的主上帝,必定會接納願意悔改、歸向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