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宗翰 關

迦拿的婚宴

主日 1 min read , January 30, 2021

日期 : 2021/01/31(週日)
撰稿 :
關宗翰傳道
經文:約翰福音2:1-12
金句 :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城行的。這事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約2:11
中心信息:
不論耶穌如何做?怎麼做?或是耶穌基督甚麼時候做?我們都願意順服主耶穌基督的權柄。或者有時主耶穌基督的方法、時間都不是我們期待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我們仍然願意順服、接受。

The Altar
Photographer: Samantha Gades | Source: Unsplash

前言

不論耶穌如何做?怎麼做?

或是耶穌基督甚麼時候做?

我們都願意順服主耶穌基督的權柄。

或者有時主耶穌基督的方法、時間都不是我們期待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我們仍然願意順服、接受。

前言

迦拿婚宴的神蹟故事應該是我們很熟悉的故事之一。

兒童主日學的課程編排中一定也會有這一則故事,但是不知道各位弟兄姊妹對這一則耶穌行神蹟的故事印象如何?

是仍然專注在耶穌行神蹟的偉大奇妙?

還是可以透過經文故事來思考更深一層的意義?

我們今天要再讀一次耶穌迦拿婚宴的神蹟故事,但願聖靈幫助我們,更進一步的透過這個故事來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讓耶穌的故事與我們的生命產生激盪。

耶穌的身分

故事開始作者約翰寫到耶穌與門徒來到加利利地區的迦拿城。

當時那裏有人舉行婚宴,主人邀請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饗宴。

而當時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已經在那裏了。

不過有趣的是,約翰福音的作者在整卷書中都沒有提到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名字。

例如今天所閱讀的經文是寫「耶穌的母親」。

而「耶穌的母親」角色直到約翰福音19:25、27節才又出現。

似乎在約翰福音中「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角色被刻意淡化了?

約翰福音不但沒有提到她的名字,出現的次數也少。

是不是代表「耶穌母親」的角色在耶穌成長過程中不重要嗎?

不然為甚麼連名字的沒有?

而2:3說到宴席尚未結束,酒就已經喝光了。

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婚宴,迎娶的隊伍將新娘迎娶後就會隨即回到新郎的住處舉行婚宴(可參考太25:1-13,十個少女的比喻),而且婚宴會一連舉辦好幾天,當中的飲食和酒是否足夠,就考驗主人家的預備功力,若發生酒水不夠的尷尬事情,會嚴重影響主人家的名聲,因此通常都會有專門管控飲食酒水的宴席總管(約2:9)。

當時耶穌的母親也在那裏幫忙。

透過經文的推測,可能耶穌的母親也是宴席間重要的管理者之一或是重要的人物,因此2:3酒喝光了,耶穌的母親去告訴耶穌:「他們沒有酒了。

但是耶穌聽到了母親的話,反而回答:「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合和本)」。

這一句話似乎聽起來對母親不太尊敬?

因為合和本特別標註了「母親-原文是婦人」。

耶穌沒有尊稱馬利亞是「母親」,反而叫她「婦人」,又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一句話讓許多解釋聖經的學者傷透腦筋,引起許多爭論。

為甚麼耶穌對自己的母親那麼不尊敬?

不過我們不能將耶穌與她的母親侷限在普通的人倫親子關係上,因為從約翰福音第一章,作者就為耶穌的身分做出詳盡的論述。

包括我們孰悉的耶穌是「與上帝同在的道」(1:1-2)、耶穌是光(1:9)、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1:14)等等,以及1:41西門的弟弟安德烈認信耶穌就是應許中的「彌賽亞」。

因此約翰福音第1章耶穌的身分所延伸的意義是「耶穌是誰?」,耶穌要以甚麼樣的身分稱呼她的母親?

因此可能作者約翰要他的讀者知道,耶穌不只是馬利亞的肉身兒子而已,如果耶穌的身分只是馬利亞的兒子,當然稱她「婦人」非常的不尊敬,但是如果從神學角度,耶穌尊貴的「道成肉身」的身份來看,或許就能理解為甚麼耶穌這樣稱自己的母親「婦人」。

作者約翰可能想要突顯的是耶穌才是擁有真正決定權的主。

因此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不能指揮、也不能干預、要求耶穌做任何事情。

所以耶穌回答:「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就比較含蓄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

第一個神蹟

經文中耶穌告訴他的母親的話,正突顯耶穌的身分不只是馬利亞的兒子而已,更重要的仍然是耶穌的尊貴身分,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主、是拯救的彌賽亞。

所以2:5耶穌的母親聽到耶穌的回答,她馬上就明白耶穌的意思,於是她轉頭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做。

唯有順服耶穌的主權,才可能有神蹟奇事的發生。

耶穌的母親或許也只是出於善意告訴耶穌「他們沒有酒」,希望能夠順利解決不至讓主人家尷尬。

但是耶穌要如何做?

耶穌要用甚麼方法做?

耶穌要甚麼時候解決這一件事情?

都是主耶穌基督的主權,從耶穌的回答裡馬利亞馬上明白這個「真理」,所以她沒有繼續指揮耶穌、幫耶穌想方設法。

反而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開始耐心等候,而且完全順服耶穌基督的權柄:耶穌要我們做甚麼?我們就照著耶穌的話去做。

2:6「在那裏有六口石缸,是猶太人行潔淨禮的時候用的,每一口石缸可以盛水約一百公升。」(合和本的翻譯是「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原文的容量單位一桶是一個「梅勒塔」,容量大概40公升,因此現中譯本翻譯成100公升。)

兩三桶水可能讓我們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100公升的桶子六桶,可見當時變成酒的水量十分驚人。這些石缸平時的功用是供宗教儀式使用,行潔淨禮用的。

除了飯前洗手(也是潔淨儀式一種),如果主人從外面回來,僕人必須要先取石缸裡的水幫主人洗腳,表示洗去外面所有不潔淨之物,才能進家門,這是律法規定的儀式。

而耶穌將要使用潔淨禮儀之物行奇妙的大作為。

2:7「耶穌對僕人說:『把水缸都裝滿水。』他們就倒水入缸,直到缸口。

8「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些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9-10節記載,當僕人將石缸裡的水舀出來時,原本的水已經變成了美酒,送到宴會總管的面前請他品嘗,總管非常錯愕,對主人新郎說:「別人都是先上好酒,等客人喝夠了才上普通的,你倒把最好的酒留到現在!

按照猶太人的文化,會先提供好的酒給婚宴的賓客,可能也是為了減省成本,在宴席的後面大家都喝的差不多了就上一些便宜的酒,但是現在主人家卻將最好的酒放在後面?

當然主人新郎一頭霧水,只有僕人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

11節「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城行的。這事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

約翰福音記載這是耶穌的「第一個神蹟」。

這是指在約翰福音裡所記載的,約翰福音裡一共記載耶穌行了了七個神蹟。其他六個是:醫治大臣的兒子(四46〜54)、 醫治患了三十八年病痛的人(五2〜9)、給五千人吃飽(六1〜14)、在海面上行走(六16〜21)、叫瞎眼的人看見(九1〜7)、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十一1〜44 )。

這些神蹟大部分的施行方式都是耶穌用「」的就完成,只有「在海面行走」、以及「醫治瞎眼的人」,是耶穌用「行動」來施行神蹟。

作者可能是想要展現耶穌的神性,如同創世紀中上帝用「說的」創造了宇宙萬物,耶穌也用說的實行神蹟;上帝用「行動」造人(用塵土造人,然後將氣息吹入),耶穌也用口水和泥土抹在瞎子的眼睛上使他重新變回人;創是起先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耶穌也在海面上行走。

約翰福音的作者要強調耶穌基督的尊貴身分、耶穌基督的神性,耶穌基督就是道成肉身的主。

舊與新的衝擊

而第一個神蹟也含有豐富的神學象徵意義。

約翰福音很重視象徵符號所以隱含的神學意義,這種寫作方式或許對當時候的讀者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時代更迭的現代讀者卻不容易理解,也是容易產生許多爭論的地方,也是研讀聖經的困難之處。

例如第一個神蹟「水變成酒」,有些學者透過文化背景、宗教習俗等等來試圖解析作者約翰在此想要表達的神學意涵,例如在猶太文化中,數字「」所代表的是「不完整的意思」,因此可能六口石缸象徵猶太宗教的不完整,所以需要耶穌基督。

而使水變成好酒,可能隱含的神學意義在於耶穌的福音以及新的約,遠遠超過了水或普通的酒象徵的舊的猶太教,這有可能是作者約翰想要表達的意思。

我們也可以參考路加福音5:33-39,耶穌用比喻回答法利賽人的問題:你們為甚麼悔改的時候不禁食?

路5:37-38耶穌回答:「沒有人拿新酒裝在舊皮袋裏;這樣做的話,新酒會脹破舊皮袋,酒漏掉,皮袋也損壞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這段經文我們在1/3主日時分享過,題目:「新的與舊的」)。

耶穌的新酒,沒有辦法裝在舊的猶太信仰這個舊皮袋裡。

這可能就是約翰想要表達的神學意涵,然而耶穌無法融入傳統的猶太信仰,也表示耶穌將要走上受苦、受難的道路。

因此新的與舊的衝擊,是福音書作者共同想要表達的信息。

路加福音的新酒與舊皮袋的比喻,同樣也可以在馬可福音、馬太福音裡面看見。

這些衝擊都是埋下日後耶穌與傳統猶太宗教信仰衝突的導火線,最後終究被送上了十字架。

信息思考

各位弟兄姊妹,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我們可以如何思考我們的信仰生命呢?約翰福音裡的神蹟,是一種象徵的符號。

約翰使用希臘文「sēmeion」(記號、象徵符號)來表示神蹟,是要讓讀者看到這個「記號」就相信主耶穌基督。

所以11節寫到:「這事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

跟其他三本福音書中用的神蹟不一樣(使用dunamis,是「大能力」的意思)。

除了耶穌施行神蹟,使門徒看到後就信了他,有沒有其他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我想應該就是耶穌的母親與耶穌的對話。

在婚宴中或許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未免主人尷尬,出於好意告訴耶穌「他們沒酒了」。

而且如果耶穌在這時展現行神蹟的大能力必定會吸引許多人(根據2:11來看的確也是如此),然而如果耶穌就按照母親馬利亞的要求去做,豈不是代表具有神性的耶穌基督必須要聽命於人?

因此我們可以思考我們自己的信仰經歷,我們有沒有曾經希望上帝聽命於我們?

在我們的禱告中只有述說我們的需求?

跟上帝、主耶穌抱怨我們的際遇,然後求主替我們解決問題,或是祝福我們?

然而透過今天的經文和信息我們應該要思考:主耶穌基督擁有完整的主權。

我們相信耶穌有能力醫治我們、也相信耶穌有能力解決我們所遇到的難題;我們當然也相信主耶穌基督會祝福我們。

但是我們願意將主權還給耶穌嗎?

耶穌要怎麼做?

用甚麼方法做?

什麼時間去做?

我們都願意順服嗎?

當我們願意順服的時候,才是神蹟彰顯的時候。

耶穌的母親聽到耶穌的回答馬上明白耶穌的意思,只告訴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做。

順服主耶穌基督就是將主權還給耶穌,耶穌要如何做?

怎麼做?

甚麼時候做?

都是按照主耶穌基督自己的意思。

結語

因此各位弟兄姊妹,當我們願意相信、耐心等候主耶穌基督,我們所體現出來的信仰,就是真正的「」。

如果我們願意順服主耶穌基督的權柄,不論耶穌如何做?

怎麼做?

或是耶穌基督甚麼時候做?

我們都願意順服,或者有時主耶穌基督的方法、時間都不是我們期待的,也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我們仍然願意順服、接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我們的信心更堅定,信仰更穩固。

但願透過今天的信息幫助我們,我們都願意順服主耶穌的旨意,願我們所有的禱告、祈求,都完全交託給主耶穌基督、按照主耶穌基督自己的心意來成就我們的禱告,不是按照我們的意思。